鏡頭不佳,臉蛋再漂亮也顯不出來
有人把鏡頭比作攝像頭的靈魂,這樣比喻雖然不免有些夸張,但鏡頭對于攝像頭的重要性的確是不爭的事實。表面上看,攝像頭的CCD或CMOS感光元件分辨率有限,對鏡頭的光學分辨率要求不會太高。但是,CCD或CMOS感光元件的感光面積很小,這對鏡頭的解析度提出了較高要求。若鏡頭的解析度較差,即便攝像頭可以硬件實現(xiàn)上百萬的像素值,其成像質(zhì)量很可能只有30萬像素攝像頭的水平。相應(yīng)地,采用了同一型號感光元件和DSP芯片的兩款攝像頭,誰用的鏡頭更好,則成像質(zhì)量更佳。
攝像頭鏡頭有哪些?
目前,市面上主流攝像頭的鏡頭大多由多片透鏡組成,按材質(zhì)分主要有三種:
1.全部由玻璃鏡片組成的全玻鏡頭,多為四層(4G)或五層(5G)結(jié)構(gòu);
2.全部由塑料鏡片組成的全塑鏡頭,一般為兩層(2P)結(jié)構(gòu);
3.玻璃鏡片與塑料鏡片相搭配的玻塑混合式鏡頭,多為兩層玻璃鏡片加兩層塑料鏡片(2P2G)的組合。
理論上,全玻鏡頭能獲得比全塑鏡頭更清晰的影像。這是因為光線穿過普通玻璃鏡片通常只有5%~9%的光損失,而塑料鏡片的光損失高達11%~20%,致使畫面發(fā)暗,噪點增多。有些鏡頭還采用了多層光學鍍膜技術(shù),有效減少了光的折射并過濾雜波,提高了通光率,從而獲得更清晰影像。從目前來看,全玻鏡頭雖然光學性能更佳,但價格較貴,因此常用于部分高檔攝像頭中,而在低檔攝像頭中很少采用;全塑鏡頭的最大優(yōu)勢就是價格便宜,被以低價為主要訴求的低檔攝像頭大量采用。玻塑混合式鏡頭的性能和成本介于全玻鏡頭和全塑鏡頭之間,性價比較高,因此被中檔以及高檔攝像頭廣泛采用。
專家教你挑鏡頭
目前市面上有不少攝像頭的包裝中并沒有注明采用的鏡頭類型,消費者在選購時往往只能聽由商家介紹,其中,不排除少數(shù)不良商家以次充好,將非全玻鏡頭謊稱為全玻鏡頭推薦給消費者。如何快速識別攝像頭的鏡頭類型?
在選購攝像頭時,我們雖然很難用肉眼觀察或拆解等方法判別鏡頭有幾層鏡片以及鏡片的材質(zhì),但可以通過鏡頭外殼的材質(zhì)幫助識別。通常情況下,五層全玻鏡頭的外殼大多采用金屬材質(zhì),而二層全玻鏡頭以及四層玻塑混合式鏡頭多為塑料外殼。全塑鏡頭的判別方法也很簡單,用手指輕輕敲擊鏡片,若發(fā)出沉悶的“嘭嘭”聲,十有八九為全塑鏡頭(玻塑混合式鏡頭的表層一般為玻璃鏡片);若為玻璃鏡片,則會發(fā)出清脆的“叮叮”聲。同時,可以用已知為全玻鏡頭的攝像頭和準備購買的攝像頭同時在光線較暗的環(huán)境中使用,若后者的成像質(zhì)量比前者差不少,具有感光不均勻、噪點多等明顯特征,則很可能采用了全塑鏡頭。你甚至可用指甲在鏡頭表面用力一劃,塑料鏡片容易留下劃痕,玻璃鏡片大多完好如初,不過,在動手之前可得考慮清楚,很可能鏡頭會因此受到嚴重損害。
有時侯,商家會告知鏡頭采用了鍍膜技術(shù),這很好分辨。我們可從鏡頭的側(cè)面進行觀察,若果真采用了鍍膜技術(shù),表面大多會呈現(xiàn)出藍紫色、藍綠色或紅色。有人以為鍍膜鏡頭就一定是全玻鏡頭,這倒未必。事實上,塑料鏡片的表面也可以鍍膜。只不過,鍍膜對工藝要求較高,且成本較貴,以低價為主要訴求的全塑鏡頭很少采用該技術(shù)。因此,大家在選購時也可根據(jù)鏡頭表面是否鍍膜來辨別全塑鏡頭。
|